自煮路上,買菜是入門最先遇到的一門學問,怎麼挑菜、如何決定要買什麼菜?這是每個自煮人走在市場或超市,內心獨白的小劇場。
- 花田喜彘 – 自家養 節氣食 香煎里肌
- 台灣魚露炒青花筍
- 椰椰沙嗲 炒豆干
- 金蔥酥油 炒小黃瓜
有些人買菜是在家想好菜單再出發,有計畫性的購買定餐、定量、定項,只買菜單上必須的。但大多數的人都是上街之後,看到有什麼菜再隨心所欲的購買,因為購物旅程中,總會有老闆私心推薦、市場少量罕見,或是看到別人買就想買的時候,而這時考驗的,就是是否有足夠彈性的自煮功力了!
寶螺雖然有中餐乙級執照,卻因他個人不愛葉菜類,還有謹守安全值的烹調手法,所以如果是他掌廚,菜色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(如果他今天福至心靈說要來個創意料理,會很令人害怕的啊!) 太太則是很愛嘗鮮的人,對事物充滿好奇也願意嘗試,加上腦波比較弱,去大賣場可能還有理性與理智,但在傳統市場很容易因為情感因素而購買「老闆推薦」商品。不過,飲食自主 / 自煮,有時候就端看人的個性,我喜愛冒險、勇於嘗試,或許會因此踩雷,卻也可能打開陌生的味蕾經驗!
住在台中南屯區的寶螺家,買菜據點固定有幾個:

※家樂福 :需要順便採買日用品、紅酒的時候,會到家樂福採購。
家樂福的菜包裝完整,大多有生產履歷,也可買到有機菜,品項完整(漂亮),無論是當季蔬果或是四季皆有需求的蔬菜都一應俱全,現在的家樂福也有出清專區,如果要熬湯、打汁,有些品項尚好的蔬果可以便宜購入。缺點是大量採購,所以會以大量種植的當季蔬果為優先,比較難出現當季卻特別的蔬菜。

※Costco好市多:需要購入大份量蔬果肉品的時候,品質受到一定把關的costco是首選。
例如需要製作大量肉燥、咖哩冷凍包,或是之前市集販售熟食時,蔬果肉類都會到costco購買,主要是外觀或品質都比市場大批發的良好,也多半有生產履歷或是生產資料,即使是進口的馬鈴薯、洋蔥,大多品質穩定,滿足大量生產時需要維持的一致性口味。

※全聯:走路5分鐘,街角的柑仔店,緊急狀態的救急站
因為住家附近就有一家全聯,所以只要臨時沒菜、缺東缺西、少量採買就會去全聯。
全聯的蔬果從早期沒有生產者的大批發,如今也跟家樂福一樣漸漸走向直接跟農夫或產銷班採購。它就像縮小版的大賣場,蔬果類的有一般慣行大量生產的,也有有機蔬果、小農履歷蔬果,價格不同任君選擇。對於認證、外觀、品質有點要求的人,全聯也是一個快速方便又安心的選擇。(依店家不同,有的全聯也會有打折出清的生鮮品,只要不是嚴重腐爛、乾癟,其實都還是可以食用,省一點菜錢。)

※南屯市場:萬和宮媽祖廟旁的傳統市場,路邊小販會販售自己種或罕見的蔬菜。
寶螺到南屯市場買菜,都固定向文昌廟牌樓下第一攤的菜攤買菜,因為這位40路的大哥批貨眼光很好,做生意老實不欺騙。尤其根莖類蔬果的品項cp值更高,不僅價格是低於市售的批發價,也不會像一些菜攤一樣把老化的商品混雜一起賣。寶螺都會去買甜椒、青椒、小黃瓜、四季豆、茄子這些根莖瓜果。
太太則是喜歡看路邊的阿公阿嬤小菜攤,偶爾會看到一般批發菜架上沒有的蔬菜,像是馬齒莧(豬母乳)、小山芋,或是半加工品的筍子等等。有些則是自己小規模種植的蔬菜,和大量種植的蔬菜相比,有時候會比較有野生的菜味,或是已經幫你挑好菜了,只要回家洗一洗就可以煮的。如果自己去逛,看到年紀很大的阿嬤阿公,也會幫忙買一兩把,希望他賣完趕快回家。

※向上市場:據說是台中的「貴婦市場」,江湖傳說就是「菜都賣比較貴」。
位於向上路、華美街、中美街、向上北路整個區塊的向上市場,是台中歷史悠久的市場,早期美軍駐點分布在美術館、美村路一帶,所以許多軍眷、日本人都會到向上市場購物,這些後來經濟狀況較好的家族或許搬家到七期了,貴婦媽媽據說還是會搭計程車回來向上市場買菜呢!除了菜之外,清倉大拍賣、很貴的路邊攤衣服跟很便宜的路邊攤衣服、高檔食材、文創甜點攤商也都有。
向上市場離家也不遠,圖片上第一次買到吃到的「青花筍」就是在向上市場購入的。本身是傳統市場的向上市場,市場本體的外圍多半是批發商,有頂棚遮蔭的市場內菜攤,則多半會把蔬菜整理成一包一包販售,例如少量的菇、一餐份的葉菜、外觀很美的瓜果,由於初步整理後的袋裝蔬菜看起來衛生精緻,也是會有不想再處理菜的人購買。這可能是小量價高,被外界說成是「貴婦市場」的原因吧!
發表迴響